document.write('
')发布:2022-01-14 13:02:35 来源:tzgh.org 作者:泰州新闻网 161次
迈进2022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正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需要把握重点,明确方向,找准新的着力点和关键点。
在发挥优势、转化优势中保持领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我市发展现状,明确先进制造业发展、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海洋经济转型等多个重点领域,既做好存量的变革壮大,也做好增量变量的崛起,增强稳中求进的动力支撑。
城市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制造业上。2021年,威海市将先进制造业发展作为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31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先进制造业牢牢抓在手上。在这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足以看出制造业在我市发展中的地位。
一年来,威海市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新技术产值占比等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在威海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波看来,一系列成绩充分证明威海市产业结构好、韧性强,可以挖潜的空间很大。
邢海波表示,将统筹推进10条优势产业链补链强链,大力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卡脖子”技术攻关、工业互联网赋能,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
突破发展先进制造业,企业是重要支撑。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已连续实施三年,我市入库企业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一系列膨胀生长的企业正在不断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
文登区委书记乔新跃表示,将坚持工业立区战略不动摇,把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培育壮大重汽商用车、天润工业、亘元生物科技、迈世腾科技等“链主”企业,精准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继续用好“四张清单”办好“企业家日”,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供给、更加贴心的服务保障,政企合力推动企业冲击新目标,提升制造业规模总量、产业层次、科技支撑、智能水平。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催生大项目、突破大发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2022年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
2021年,我市组建市投资促进中心,以实战淬炼精兵,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尖刀队”。新的发展任务下,用好这支专业队伍,无疑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带动全市提振抓招商、上项目的精气神。
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贺琳表示,将吃准吃透各级政策,学会用好招商技巧,进一步提高单兵作战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做好项目和区市之间的联络员和参谋,整合产业资源、信息资源、人脉资源、政策资源,与区市合力,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开展主题招商活动,做大我市“朋友圈”,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链延伸项目,努力打造功能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生态。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现实,全市产业转型的“提速”,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创新的催化。科技创新强不强,关键就看体制活不活。
“在2021年全市实施的139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和100多项‘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中,‘1+4+N’创新平台参与面已超过50%。”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院长汤占胜说,实践证明,这一创新平台体系与我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现状十分契合。
用好“1+4+N”创新平台,牢牢把住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表示,将大力集聚创新要素,引领创新发展,在科技企业、创新平台、高端人才、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打造更有生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全力当好“1+4+N”创新平台体系的主阵地。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是威海当之无愧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坚定不移巩固好、发挥好、转化好海洋的特色和优势,为稳中求进提供“蓝色支撑”。随着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的深入推进,这样的思路正在得到清晰释放。
“发展海洋经济,荣成有基础、更有责任。”荣成市委书记徐明表示,将聚焦产业、聚焦园区、聚焦项目,加快推进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在荣成落实落地,推动海洋三次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在海洋经济转型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
过去一年,疫情持续、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国际海运运力紧张等挑战接踵而至。新一年,发展环境仍存在不可预测因素,保持稳中求进,还是要牢牢把稳内需和开放两个着力点,集中力量畅通“内”“外”两个循环。
释放内需潜力,畅通经济循环,关键在于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破解痛点。威海本地人口不多,需要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消费。